当前位置:速扒入 > 生活 > 正文内容

请还中小学校一片宁静的教育天空

速扒入2022年09月18日生活605

近些年来,尤其是智能手机普及以来,打着各种旗号,利用各种幌子,借助各种名义向中小学摊派任务,或者通过中小学完成任务的现象此起彼伏,愈演愈烈。有人戏称,现在的中小学只有殡仪馆不会安排任务,其他的都可以下达安排。这一乱象严重增加了中小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干扰了中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众所周知,中小学承载着赓续未来,育人育才,昌盛国家,兴旺民族的重要使命,中小学校园必须是一个清静幽雅,相对独立,不应该受到来自外界过多干扰的地方,中小学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更必须拥有一张宁静的讲桌,能够让他们躬耕讲台,守护课堂,潜心教书,安心育人。

然而,不少部门给中小学校强行摊派的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任务。譬如庆典演出、招商拆迁、站街值守、巡塘守堰、APP下载,还有“涨粉”“推销”等活动和工作,给中小学校和教师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有些任务,占据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相当大的精力,让不少中小学教师不胜其烦,不堪其苦,疲于应对,怨声载道。


我接触了一些刚刚入职的年轻老师,他们说,原以为校园清清静静的,老师就是安安心心教书育人的,走进校园之后他们才发现,校园如此不纯粹,教书育人似乎成了副业,成天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琐碎事情才是主业。他们每天把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做完了之后,已是精疲力尽,反倒发现自己投入到教学的精力没有了,时间也所剩无几了。

如果让中小学校成天被各种摊派所折腾,如果让中小学校园失去应有的庄重和宁静,如果让老师的体力和精力,时间和光阴全部都挥洒在了那些跟教学无关的事情上,试问,孩子们的学习该谁来操心呢?孩子们的未来该谁来负责呢?教书育人的使命该谁来完成呢?国家民族今后的命运该谁来掌握呢?

对中小学减负,还中小学校园明朗清爽的天空,从上到下,三令五申,为什么中小学被“摊派”与教学无关任务现象还是屡禁不止、有令不行,甚至还越来越严重呢?

我以为,其中一个原因是,一些部门认为中小学人员多,队伍大,力量强,通过学校去落实一件事情,不但费时少,速度快,而且效果好,效率高,容易出政绩。他们觉得即使有些很难解决的问题,一些难以推动的工作,按照常规方法,有可能完成难度大,见效慢,而一旦摊派给学校,以行政手段施压,与目标考核挂钩,学校无可奈何,然后按照“校长—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的程序,层层布置,逐级推进,哪个学生不敢听老师的话?又有多少家长敢难为情老师?于是能够立竿见影,速战速决,不费吹灰之力,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于是就有了给中小学校摊派各种额外任务的“前仆后继”,趋之若鹜。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一方面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在作祟。一些部门高高在上,衙门作风盛行,指导工作完全靠开会发文,推动工作主要靠看资料,听汇报,检查督导,考核评比,完成工作则只图“省事”,打“简算盘子”,不顾实际情况,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摊派任务,一“摊“了事,一“派”万事大吉。

至于对中小学校和教师,压根儿就没有站高望远,考虑其特殊性,尊重其独特性。甚至有的还可能把中小学校作为在自己地盘上游戏权力的一枚棋子,把对中小学教师随意差遣,任意摆布,玩于股掌之间,作为抖威风,显示权力,刷存在感的一种德行。

另一方面还是缺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当下,一些形式主义向学校不断转移,不少行政任务向校园转嫁,相关的商业利益变相入侵校园,给中小学和教师所带来的沉重负担,给教育所造成的诸多乱象,说到底,还是一些部门对教育的重要性、特殊性缺乏深刻认识,对学校,对老师,甚至对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情感,最起码的尊重,最应该有的敬畏之心。

他们对教育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关键时候就不要,向教育伸手,向中小学胡乱摊派,向中小学教师随便“派活”,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也更在他们的常理之中。

要全面落实好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禁止向学校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的通知》,我以为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坚持分类治理,精准督导。“治标”之策,是对照检查,突出重点,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严格控制涉及学校的检查评估考核项目,严格实行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制,严厉禁止向学校摊派各种“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治本”之策,就是齐抓共管,抓好社会治理,提高执政水平,实实在在形成为中小学校和教师松绑减负合力。对于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一查到底,严肃问责。


其次,全社会大兴务实之风,从根本上铲除繁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土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为两大毒瘤,对社会危害很大。如果任其泛滥,由社会向教育扩散,向学校侵蚀,那破坏力更大。

因为教育是人的事业,是关乎人的发展,是通过潜移默化,启迪思维,洗礼灵魂,教化人,成就人。学校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场所,也是孩子们梦想放飞,人生启航的地方。教育的独特性,学校的持殊性,就决定了教育与学校的纯洁,不容任何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所玷污。孩子们成长的不可逆性,以及孩子对于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希望,需要还校园以应有的宁静,需要给老师以应有的尊严与体面,让老师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投入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中。

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更不接纳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在校园里的横冲直撞,因为这关系到我们能否做出“真”教育,办出“真”学校,培养出为时代之所需的“真”人。

再次,应大力营造和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教育承担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崇高使命,教师是承担面向未来与肩负崇高使命的重要角色。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没有谁的成长不受益于教育,没有谁一路走来能够离得开学校,没有谁敢说自己的生命中没受到过一个老师的教诲。可以说,我们的成长,就是靠教育,靠学校,靠一位又一位老师的教育接力,把我们摆渡到那个人生高地。


“国之兴,必贵师而重傅。”“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中国历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尊师重教的程度如何,既反映着一个地方和部门的执政意识和能力,又体现着一个地方和部门对教育与学校,教师与孩子的态度与情感;既影响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又推动着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尊师重教,不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文件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作为各个地方和部门尊师重教,除了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把教育当成一项惠及千万民生的良心工程外,最大的行动就是理解教育的重要地位,支持学校办学的主体性,尊重教师工作的独特性,给教育以应有的关爱,给学校以应有的空间,给教师以应有的时间,应有的呵护,应有的善待。

我有一个最现实的想法,就是我们或许受限于诸多条件,一时半载还做不到真正的尊师重教,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做到对教育、对学校、对老师不打扰、不添乱、不折腾,尽量减少额外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摊派任务,给教育一方宁静的土壤,给学校一片宁静的天空,给老师一块宁静的讲台,给孩子们一张宁静的课桌,让教育回到应有的路上,让学校回到应有的方向上,让教师回到应有的本职工作上。

只有切实减轻中小学校和教师负担,持续营造宽松和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并把这种执政行为,逐渐转化为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社会共同努力时,尊师重教的思想观念,才会真正地入口、入眼、入脑、入心。

当然,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对于来自外界的一些莫名其妙的摊派与负担,不能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应该善于甑别,敢于拒绝,有勇气说“不”,体现出一种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一种必须的正气与底气!

什么时候中小学校的一片教育天空宁静了,教育的美好与幸福,就为时不远了!

来源丨汤勇晓语

版权说明丨速扒入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相关文章

伪合群,榨干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伪合群,榨干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01 最近看男友越发不顺眼。 以前每天下班后,他会去慢跑锻炼,或者看点专业书、学学感兴趣的视频剪辑。 而现在的他,下班回家就对着手机一整晚,和同事开黑、吃鸡。 听着他打游戏时大呼小叫的声音,我抱怨不已,他却振振有词: “我这不是刚转到一个新的部门嘛,同事都在打游戏,我得跟他们一起,才能显得合群。” 在中国,...

人渣总会钻空子

商业伦理 只要是在职场上真正工作过的人,都应该明白“性”的力量。 性,特别能带来流量,带来钱,撬动市场。这在各行各业都有效。因为性就是生物最基础的本能。 所以全世界的网站里,色情网站流量庞大,没什么技术含量,但钱来得快。直播里,色情消费最来钱。文艺作品里,露肉也会当成卖点。 要脸的企业,要脸的职业人,会压抑自己...

迷失的农民工: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

关注中国现状和未来的很多人都在询问一个社会问题:中国新工人的未来何在。为什么全社会都在询问这个问题?因为,如果中国近3亿新工人没有未来,中国就没有未来;因为,中国的未来关乎世界的未来。这里所说的新工人,指工作和生活在城市,而户籍在农村的劳动者。中国新工人的现状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2014年全国打工者的人数为2739...

骨子里的高贵!

关于什么是高贵,我最最欣赏的回答,是作家梁晓声的四句概括: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 1 - 一位叫做“Judy”的空姐,在微博上讲了一件关于刘诗诗的趣事。因为是空姐,在飞机上服务,Judy常会遇见各种大咖和明星。 但这些大咖和明星都没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直到前...

北京青年:我活的很好,请别再“杀死”我

上周,一篇名为《通勤,正在“杀死”1000万北京青年》的文章,再次刷屏朋友圈,轻松斩落100000+。 如果自媒体圈搞上一个“大IP”评选,“北京”这个词一定当仁不让勇拔头筹。从《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到“被房价毁掉的北京青年”、“被房租压垮的北漂青年”,再到如今被通勤“杀死”的北京青年,这些搭载着“北京...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不知前世谁是我,此生过后又为何!生老病死痛折磨,更有相思无人说! 从哇哇啼哭落地,到风雨飘摇的残年,人生被残酷轮回! "家"一一一个多么平凡而又温暖的称呼。 无论你身处何处,无论你腰缠万贯还是不名一文,年关除夕之际,无论你是坐飞机还是骑摩托,在大山深处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