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速扒入 > 娱乐 > 正文内容

深扒世界杯冠军魔咒:88年仅2队成功卫冕,四宗罪让其他队失败

速扒入2018年06月30日娱乐927

卫冕冠军德国回家了,以一种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方式。

从三场小组赛的过程来看,完败墨西哥,侥幸胜瑞典,到最后被韩国致命一击,无疑是难以接受的。但从整个世界杯的历史趋势来看,从1930年首届世界杯起,至今已有21届世界杯,卫冕冠军最终能够卫冕成功的,就只有巴西、意大利两支球队而已。

不仅卫冕冠军难卫冕,也经常出现小组赛就出局的情况。事实上,近几届的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也纷纷上演过卫冕冠军小组出局的尴尬,这样一看,德国队的出局似乎又有了几分钦定的意思。命中注定?

不,所有看上去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一切其实都自有因由。

近几届世界杯冠军都没能逃脱卫冕冠军的魔咒

【功勋主帅的固执】

近三届的世界杯卫冕冠军都有着自己在战术上的固执。

2010年的里皮,坚信着自己的铁壁防守,坚信着阵型和纪律,因为正是这些帮助了他的球队站在世界之巅,在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中,他们常规的丢球只有一个乌龙球和一个点球,卡纳瓦罗也因此获得了金球奖的奖励。当依靠安身立命的防守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之后,你会奢望里皮在2010年里成为一名高举进攻大旗的教练吗?这并不现实,因此即便是布冯和皮尔洛的受伤,也无法动摇里皮的决心,他依然固执地坚持着四年之前的战术思路,而最终,钢铁防线变成鲁缟,卡纳瓦罗晚节不保、黯然退役。

2014年的博斯克,坚信着哈白布中场铁三角历史级别的控制力,坚信着传控的威力。为什么不呢?巴萨的TIKI-TAKA为俱乐部和国家队带来了巨大的成功,西班牙连续三届大赛都凭着这一手无坚不摧的法宝横扫诸强。但是,2013和2014年里巴塞罗那俱乐部的欧战之旅其实并不顺利,疲态尽显,被拜仁和马竞用攻击和防守分别击溃,这本该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巨大的警示讯号,而最终,博斯克视而不见,被杀红了眼的荷兰后生不讲理地饱以一通老拳——就像欧冠里拜仁对巴萨做的那样。

而勒夫呢?在离开了克林斯曼之后,他表现出了对传控技术罕见的痴迷,从德国队在2008年欧洲杯的强势崛起开始,技术化、传控、压迫,这些关键词始终贯穿在德国队的战术思路当中,一直到2014年的世界杯封王。

本届比赛依旧如此,克罗斯,赫迪拉和厄齐尔这个球风偏软的中场组合,如同纸糊一般,在小组赛的首战当中,一度让中场成为了墨西哥人的田径场。而前锋线上的维尔纳,更像是一名出色的副攻手、僚机,不断地后撤和拉扯,反而让身体单薄的德国两翼不停正面冲击对方的严密布防——大家或许还记得,早在6年之前的欧洲杯和4年之前的世界杯上,勒夫就一度迷恋无锋阵型,屡败屡战。若非是克洛泽老骥伏枥,状态火热,这个战术问题恐怕早早暴露,不会等到今日。

到了第二战,勒夫弃用赫迪拉与厄齐尔,启用罗伊斯,并更早的换上了戈麦斯,这个思路非常出色地做到了扬长避短,让德国队进攻变得立体,斩获一场关键性的胜利,也帮助德国队获得了最后的一口呼吸。但在今日的生死之战当中,赫迪拉、厄齐尔再度首发,戈麦斯牢坐板凳,直到将近70分钟,勒夫才想到要殊死一搏……

勒夫反复修补着德国队千疮百孔的战术体系,甚至一度卓有成效——但勒夫却从未想过去推翻它,推翻这个自己一手建立的,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球员的战术体系。德国队最后的结局,更像是一种对于勒夫这份固执的惩罚。

勒夫的战术安排备受质疑

【核心阵容的退化】

江湖子弟江湖老,当年鲜衣怒马的少侠们,4年之后,说不定就已经变成了老于世故的成年人。他们功勋满身,深得主教练的信任,他们觉得自己还能拼搏,他们觉得年轻人或许还不行,又或许他们真的已经力不从心。

32岁的布冯、37岁的卡纳瓦罗、33岁的格罗索和赞布罗塔,这是里皮2010年出征南非的防线。而在中前场,还有34岁的卡莫拉内西,32岁的加图索等老臣,面对年轻对手的冲击,意大利狼狈的结局让人心疼。

西班牙又何尝不是如此,2014年,卡西利亚斯,哈维,“龙哥”阿隆索,比利亚,这些昔日的核心球员们随着年岁渐高,状态早已大不如前,而本届的德国,更让人唏嘘的是,当年的核心阵容从年龄来说,远达不到老迈的程度,但是却大多“泯然众人者”。

31岁的赫迪拉,早已经不是四年之前那个通过奔跑覆盖全场的小伙子,现在的赫迪拉,你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中场还是前锋,反正在场上看不到他的时候,往对方禁区里找一找一准没有错。30岁的厄齐尔,厄祖的段子更是随着阿森纳名扬四海,无需多言。不得不提的还有穆勒,29岁的“二娃”前两届世界杯攻入10球,然而本届比赛状态全无……

唯一称得上老将的戈麦斯,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战锤来使用,但却因为不符合勒夫的战术需要,只能替补登场,

作为德国队的射门教练,跟随球队来到俄罗斯的克劳泽在喀山的看台上目睹了球队耻辱出局,这个36岁还能在世界杯上攻入两球的世界杯第一射手,看到并不年迈的后辈们这样的状态,不知道作何感想。

2014年巴西世界杯夺冠的“黄金一代”

【对功勋的盲目信任】

2010年世界杯,状态火热的卡萨诺因为性格的原因不为讲究纪律的里皮所喜,泪别国家队。当后防羸弱、进攻一团乱麻的意大利小组出局之后,大部分球迷谈论的并不是钢铁防线的老去,而是无比惋惜卡萨诺的落选。

当2014年世界杯,运动能力下降的哈白布被荷兰的年轻人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冲击的时候,图兰、科克和加比在那两年的优秀表现也被反复提起,许多西班牙球迷都固执地相信,如果是国家队的班底换成了马竞的铁血中场,荷兰人的攻势必定是无功而返,而作为前锋的科斯塔,也会更加地如鱼得水。当时的报纸是怎么批评博斯克的——“盲目信任巴萨球员。”

勒夫也是这样,相信着穆勒、相信着赫迪拉、相信着厄齐尔,即便是在与瑞典队比赛的下半场,换上突击手和高中锋之后,立马变得活跃的立体进攻,也不能阻挡勒夫对功勋球员深沉的爱。

这两年在拜仁处境挣扎的穆勒,依然占据了国家队的主力;已经多次证明了自己表现灾难的赫迪拉,依然在生死之战中首发出场——哪怕上一场代替他出场的京多安完美地帮助克罗斯控制了中场;而碌碌无为的厄齐尔,依然被勒夫坚信能够给出致命的妙传,坚守到了比赛的最后一秒……

善于利用边路空间的布兰特、唯一具有爆破能力的萨内和今年状态火热的高中锋瓦格纳,真的就不能给现在这支德国队带来一点有益的变化吗?

穆勒赛后泪洒赛场

【骄傲自满的情绪】

我们总是能在覆灭的王者身上找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但归根结底,最该说的一点或许是,骄傲与自满。

2010年的意大利,从抵达南非那一天起,就几乎龟缩在“蓝色之家”里,甚至连赛前去球场适应场地都懒得走。若不是国际足联强行要求里皮率队去球场参加发布会,里皮可能连门都不愿出。跟随意大利队超过10年的《米兰体育报》名记埃兰达当时这样评价,“冠军光环毁掉了意大利,这支球队很多人都已经是世界冠军,所以,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进取心。”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4年后的西班牙队身上,他们迷信着自己的传控打法,骄傲的认为靠这一套还依然能够战无不胜,对荷兰一战,面对逆境没有丝毫准备,惨案也就此发生,之后的淘汰也成了顺理成章,而具体到本届的德国身上,开赛前的热身赛战绩不佳,从教练组到球员没有人对此担心,而运来的18000升啤酒,700公斤香肠和300公斤土豆,表达着什么样的自信无需多言。

小组赛三场比赛,他们没有在任何一场比赛里,表现出高出对手的求胜欲望,在场上,球员永远不紧不慢,进攻节奏迟缓,仿佛冠军已是囊中之物,可残酷的现实打了卫冕冠军一记响亮的嘴巴。

或许这也是德国出局最让人难以接受的部分,可以输,但不能没骨气的输,当德意志开始骄傲自满,没了意志,这不得不让人唏嘘。

事实上,勒夫、甚至是整支德国队的固执和傲慢都来源于这些年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的经验,他们相信这些经验是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复制的, 就像2010年的意大利,就像2014年的西班牙。里皮、博斯克和勒夫这些名帅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的队伍不管是人员构成还是技术特点都和4年前有着很大的区别吗?他们知道。

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让他们相信,这一次依然还可以,下一次,也许下一次,只要下一次,我一定就会做出改变,但不幸的是,他们没有算到,这一次,就是最后一次了。这就是人性当中的弱点,哪怕是严谨务实的德国人,也不能免俗。

失落的德国球迷

【结语】

足球的世界里,从来没有万用的公式,也没有常胜的将军。优秀的胜负师,从不会因循守旧,永远只会冷静思考、小心地盘算,最大限度地利用手中的牌,在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过程中,战胜过去的自己——这不但需要非凡的战术智慧,更需要过人的勇气和决心。比如曼联的弗格森爵士,比如拜仁的海因克斯老爷子。

过去的终究过去了,德国足球这一次的重挫也远远不是世界末日,因为在这一次的失败背后,德国依然有着强大的造血中心为德甲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青年俊才。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德国人,始终会找到问题的源头,并且予以纠正,也许不久之后,强大的德国战车就会再一次王者归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