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速扒入 > 生活 > 正文内容

那个靠卖惨走红网络的“水泥妹”张方方,如今成了这样

速扒入2023年02月22日生活2481

2017年,一个网名叫“水泥妹”的女子在网络爆红。

视频中的她,身材瘦弱却坚强自立。

据她自述,为了赚钱给患癌的丈夫治病,需要每天扛五十多吨水泥。

那一年,无数人为这个重情义的女子感动,称她为“水泥西施”。

网友更是不吝啬自己的爱心,纷纷跑到直播间捐款,希望这个善良的女子能够早日渡过难关。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假的永远成不了真的。

2018年11月,新华网发布的一则新闻,为我们撕开了真相。

原来,扛水泥、救患病丈夫都是假的,这些都是营销公司的包装和剧本。

水泥妹靠着直播带货和网友的打赏,早就变成了一个住豪宅、开豪车的富婆。

事发后,她说:

“我只是想体验一下生活而已,毕竟,那种穷日子我真没体验过…”

善心被人无耻利用,无数网友愤怒表示:骗子退钱!

但也有很多网友反省自问:当初为什么会相信她的故事?

01

水泥妹原名张方方,安徽萧县人。

父母都是农村人,张方方自小学习成绩差,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了。

为了补贴家用,她选择去县城打工。

后来到了结婚年纪,在亲戚的介绍下,张方方嫁给了隔壁村的一个名为余兵权的男子。

余兵权也是农村人,比张方方大两岁,没多少文化。

初中毕业后,他进厂打过工,还去过工地搬砖。

几年下来,有了一笔存款。

两人情投意合,顺利完婚。

婚后生下两个女儿,丈夫在外工作,她在家照顾孩子,日子过得平淡又温馨。

其实到这里,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普通人生活。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张方方走上了一条不普通的道路。

一次,丈夫在建筑工地扛水泥的时候不慎吸入大量粉尘,导致肺部感染。

医生说需要住院治疗,少不了花一大笔钱。

这对这个寻常家庭来说,是一场不小的打击。

丈夫住院,张方方被迫承担起养家的责任。

因为要照顾孩子,她无法从事严格规定上下班时间的工作。

思来想去,她觉得搬水泥这份工作就不错。

虽然累了点,但时间自由。

就这样,张方方开始干起了水泥搬运工的工作。

谁都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意外的举动,会改变了她的命运,甚至是一家人的命运。

02

2017年是短视频和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一年。

不少普通人靠着发一些搞笑视频或短剧也能成为网红,赚得盆满钵满。

张方方看着短视频里的网红,心里非常羡慕。

她也想成为网络红人,就注册了一个账号,每天发一些自己扛水泥养家的视频。

一个女人扛水泥引起了反差,靠着这些视频,张方方竟也涨了不少粉丝。

最初,这些视频都是真实的。

丈夫住院,她为了照顾这个家出来扛水泥,怎么看都挑不出错。

可是没过多久,一个营销公司联系上了她。

双方目标都是为了赚钱,共同的目标让他们一拍即合,达成合作。

2017年8月,一张照片引起了广大网友关注。

一女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上面全是尘土与水泥,头发被汗水打湿,肩上扛着整整三袋水泥,看起来格外心酸。

更绝的是,水泥妹面上没有露出任何苦色。

她笑得阳光灿烂,一副任何苦难都无法把她打倒的模样。

接着,一篇名为《水泥妹扛水泥救助患癌丈夫》的文章在各大网站广泛传播。

类似“28岁女子每天扛50吨水泥,背后的故事原来那么心酸”这样的帖子铺天盖地而来,里面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

媒体是如此描述张方方的:

“她是宿州市萧县人,今年二十八岁。

原本幸福美满的生活却被丈夫的肝癌给打破了,定期的化疗所需费用也压在了她那娇弱的身上,她为了救治心爱的丈夫干起了本该男人才会去干的活。

看病把她和自己的老公这几年的积蓄都花光了,该卖的也都卖了,只想让他再多陪自己几年…”

无数不明真相的网友被这个可怜却坚强的瘦弱女孩感动了,纷纷为她点赞。

她扛水泥的视频播放量过亿,短视频粉丝超过300万,网红“水泥妹”就这样诞生了。

03

张方方火了后,很多媒体甚至把她当成新时代女性楷模来宣传。

许多品牌找上门,并且给的待遇还非常高。

直播当天,不少网友心生同情,慷慨打赏。

还有网友眼眶含泪:“明明自己过得不尽人意,却还见不得人间疾苦。”

说完,把自己的中午饭钱给张方方打了过去。

一场直播下来赚了不少钱,张方方一家人的生活开始好转。

起初,人们被张方方的故事所感动,毫不怀疑。

等到热度逐渐消散,冷静下来的众人才反应过来,这不对劲儿啊。

“上次张方方说自己一天扛50吨水泥,怎么这次接受采访就变成了96吨了?”

“出名后张方方没少直播带货,大家的礼物也跟不要钱似的送,怎么一年过去了,她还在工地扛水泥?”

直到有一天,一网友在大街上碰到了张方方。

张方方背靠着豪车,和另一位阔气太太相谈甚欢。

她的身后是洋房,身上背的还是名牌包包。

此照片一经发出,直播间的一行网友这才意识到他们被骗了!

靠卖惨博同情,年入几百万,这件事引发众怒,网友纷纷跑到她的账号下斥责:

骗子退钱!

眼看东窗事发,张方方毫无愧疚之心,甚至还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我只是想体验一下生活而已,毕竟,那种穷日子我真没体验过。”

你说气不气人?

直到官媒下场,点名批评张方方:你骗人的样子真丑!

几天后,张方方近300万粉丝的账号被封禁。

至此,闹剧才算是告了一段落。

04

但是,靠流量麻袋装钱的张方方,岂能如此轻易告别互联网?

去年7月,她在某平台上又注册了一个名为“芳芳姐(本人号)”的账号。

这一次,她不再拍摄扛水泥了,而是联合丈夫拍摄一些剧情狗血的家庭伦理大戏,以此来博取眼球。

今天丈夫家暴,明天丈夫出轨和小三扯头花,后天离婚大后天夫妻和好…

互联网热门元素,可算是被她玩明白了。

炒作流量者,终究会被流量反噬。

这一次,没有人会相信张方方了。

她的每一条视频下方,都是骂声不断。

事后很多网友反省:当初为什么会相信她的故事?

只不过看了几眼她背水泥的可怜样子,只不过听说她有癌症丈夫,未曾考证就同情到泪如雨下,甚至省下吃饭钱也要帮助她。

现在想来,自己当初是有多傻?

人们对于弱者天生就有一份同情心,哪怕自己过得没有多好,这也并不妨碍他们同情看起来更惨的人。

这是因为很多人的本性善良,容易共情。

无良骗子利用了人性的善良,将令人感动的温情变成了狗血炒作,敛走了本不属于他们的钱财,实在可恨。

05

在这个有人摔倒了是扶还是不扶都需要衡量的时代,这种狼来了的剧情一而再、再而三在老百姓的雷区上蹦迪。

最怕的就是再有类似真实的事件发生,大众的第一念头不是感动人间温情,而是冷漠和麻木。

随意消耗他人的善良,就是人性最大的恶。

互联网真真假假,我们一定要有防骗意识。

但我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吃亏几次就改变了善良的初衷。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中说:

“我知道世界上不是没有丑陋和险恶,可是我更相信,向往善良和光明,才能够令我们不惧黑暗。”

你行你的善,他造他的孽。

记住,人在做,天在看,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没有底线的人,终究会被反噬。


作者:青城先生,80后,前某情感杂志主编,爱读书、爱旅行、爱思考、爱你们,为你撕开一个真实的世界。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城先生(ID:XcQingCheng)。本文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刘强东“性侵案”:好好的企业家,得罪了谁?

“我给企业家或者创业者提一个非常好的醒儿,千万不要企业成功了钱赚了,结果到头因为违法犯罪,人进牢里去了,老婆孩子带着钱跟别人过了,那就悲剧了。”——刘强东在半年前举行的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一次的会议记者会上,刘强东面对记者的提问如此说道。但仿佛一语成谶,刘强东可能这辈子都无法想到,这语重心长告诫的话竟然在自己身上灵验了。一...

持续了40年的计划生育,即将成为历史!

就在刚刚,卫健委发布新规,3个计划生育司全被撤销: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司不再保留同步新增4个司局:老龄健康司、职业健康司、人口健康与家庭发展司、保健局。高层的这个举动,预示国家卫健委职责方向要从计划生育转向全民健康,更意味:计划生育政策获将彻底放开!中国持续了40年的计划生育,将...

北京青年:我活的很好,请别再“杀死”我

上周,一篇名为《通勤,正在“杀死”1000万北京青年》的文章,再次刷屏朋友圈,轻松斩落100000+。 如果自媒体圈搞上一个“大IP”评选,“北京”这个词一定当仁不让勇拔头筹。从《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到“被房价毁掉的北京青年”、“被房租压垮的北漂青年”,再到如今被通勤“杀死”的北京青年,这些搭载着“北京...

比没钱看病更可怕的是,死得没有尊严

问过大部分人: “你怕死吗?”“怕,怕得要死。”“那,为什么你还要熬夜?”“......”现在的年轻人,一边怕死,一边作死。 每逢一段时间,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新闻: 15 岁高一男生为了提高学习...

该为“逆向家暴”叫好吗?

明星的生活跌宕起伏,而且效率很高。对于张雨绮女士,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老公王全安出轨”的事上,没想到一转眼,已经把第二任老公都给划了。9月24日上海警方处置一起知名女演员家庭纠纷事件,男方袁巴元报警称,与妻子张雨绮因家庭琐事产生争执并引发肢体冲突,过程中张持水果刀将其背后划伤(2处1CM切割伤),但张否认了持刀行为,...

通勤,杀死爱情

通勤,是从居住地往返工作地的交通行为,它连接着每个上班人的生活与工作。城市变大了,交通便利了,当居住成本的空间差异越拉越大,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地点也就越离越远,也就是说,人们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在拉长。早晚道路拥堵,候车时间漫长,公交里摩肩接踵,到家已该入睡……通勤问题正在挤压人们的生活时间,撕裂人们的社会关系,也影响着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